伴着《雪花》动人的旋律,“大雪花”造型的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,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画上圆满句号。从“同一个世界,同一个梦想”到“一起向未来”,跨越14年,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“双奥之城”。
冬奥会已然结束,但冬奥会带来的热血与激情还在持续,谷爱凌、武大靖等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受到广泛关注,无人转播、机器人餐厅、5G、高清高速摄像机等奥运黑科技更是频上热搜,向世人展示中国的科技硬实力。
事实上,冬奥会上应用的黑科技还远不止如此,大到整个冰立方,小到运动服、奖牌,都是中国制造实力的典范。
以北京奥运会奖牌“金镶玉”为例,奖牌防摔又防火:玉石本来易损易碎,但“金镶玉”的设计方式很好地保护到玉石,平时误摔到地上玉石也不会受损。北京冬奥会的奖牌“同心”,同样是中国制造业成就的象征。不同的团队、企业、供应商共同协作,发挥工匠精神,运用技术积淀,打磨出这面集优雅与牢靠于一体的奥运奖牌。
“同心”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团队设计,奖牌官方指定公司制作。
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李文龙、首饰专业教师刘骁,带领学生林帆、高艺桐,提出“五环同心”的方案被采纳。奖牌正面的环形以冰雪赛道为灵感,其中两圈圆环刻有冰雪纹和祥云纹,居中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。背面的环形则以星轨图形式呈现,24颗星宿代表24届冬奥会,居中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。
奖牌的生产过程非常严格,包括18道工艺和20道质量检验。其中雕刻工艺就尤其考验制作方的水平。工整的五环标志和线条丰富的冰雪纹、祥云纹,都是通过手工完成。雕刻师运用了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“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”,在显微镜下将简约大气的纹理雕刻到奖牌表面。
整体奖牌制作的参与者,不仅仅包括奖牌本身的制作方。有多家供应商为制作方提供原材料,是奖牌制作的重要参与者。
如保护奖牌的涂料,由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。三棵树是本届冬奥会的官方涂料独家供应商,也受到奖牌制作公司邀请参与奖牌涂料的研发。北京冬奥会奖牌采用了三棵树专门研发的水性硅烷改聚氨酯涂料,其透明性好,附着力强,高度还原材质本身色彩,同时有足够硬度,抗划伤能力好,防锈能力强,充分发挥保护奖牌的作用。再加上VOC低、无色无味、不含重金属、符合绿色冬奥理念的环保特点,这款涂料成为“小奖牌,大技术”的又一深刻体现。
配合奖牌制作公司将120目金刚砂更改为砂粒更细的240目金刚砂后,三棵树科学研究院反复筛选奖牌涂料的消光材料,并优化了涂料的光泽度,使奖牌表面更细腻,纹理细节更出色,这也成为奖牌呈现出现有最终质感的关键。三棵树还对涂装工艺细节进行了明确和量化,优化了施工粘度、闪干时间、烘干温度、烘干时间、干膜厚度等参数,保证奖牌具备绿色环保、高透明性、质感细腻、耐磨性好、持久不褪色等性质。
同样是奖牌整体的一部分,奖牌绶带则由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制作。北京奥运会奖牌那根“烧不坏的绶带”,就是万事利承制。通常奥运会奖牌绶带的主要材质为涤纶化纤,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绶带加入桑蚕丝,占绶带材料的38%。而北京冬奥会奖牌绶带更进一步,达到“100%丝绸”,并通过“先织后印”的工艺,为绶带配备了精致的“冰雪纹”。
绶带采用24姆米厚度的五枚组织桑波缎。在制作过程中,绶带的经纬丝线经过特别处理,减少了绶带收缩率,从而使其在牢度测试、耐磨损测试和断裂度测试中经受住严苛考验。例如在防断裂方面,绶带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断裂。
从北京冬奥奖牌可以看出,北京冬奥会不仅是“中国制造”对外展示形象的契机,更是“中国制造”内在自我提升的契机。制作奖牌过程中所研发出的新工艺,未来将在更多场景上推广,这是一份不易察觉却价值连城的“冬奥遗产”。
三棵树董事长兼总裁洪杰曾在采访中表示,冬奥会的低碳绿色理念将持续对产业产生影响。办奥历程中,时刻践行绿色办奥的思想,唤醒全民的绿色环保意识的同时,也将持续带动我国群众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。
单是奖牌制作就蕴含如此多的技术细节,整届赛事的工程建设、物料制作、服务配套等项目叠加起来,更全面地推动中国在各个科研科创领域的能力、技术升级。这些技术积淀,将以不同形式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